近兩年,鵝苗養殖在市場中形成了一定的規模,而在養殖鵝苗的時候人們最關心的就是如何提高鵝苗的成活率,尤其是規模養殖鵝苗的時候,0-21天的鵝苗死亡率最高,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是由于養殖鵝苗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問題。那么,在養殖鵝苗的時候如何提高鵝苗的成活率呢?下面,鵝苗批發廠家就給大家簡要的說一下提高鵝苗成活率的辦法。
1.注意溫度的控制。 鵝苗的個體較小,而且絨毛稀薄,其體溫調節機能不健全,對于低溫和外界溫度驟變的適應能力非常弱,鵝苗在26℃以下的環境中喜歡擁擠扎堆,扎入堆里面的鵝苗會由于窒息而亡,而經過人工撥散鵝苗,出汗較多的鵝苗在這種環境下非常容易著涼感冒,人走后鵝群重新扎堆、出汗,這樣會導致感冒的鵝苗增加,鵝苗在多次出汗后容易引起叨毛,形成僵鵝。而溫度一旦超過32℃,鵝苗會出現精神不振、吃食少、喝水多、體溫升高、體熱散發受阻,影響鵝苗的正常生長發育,誘發疾病,長期高溫甚至會導致鵝苗大批死亡。一般在養殖鵝苗的時候,溫度要適宜均衡,0-7天的鵝苗溫度在28℃,而隨后隨著其日齡的增加每周下降2℃,但是晝夜溫差不能超過2℃。 
2.注意濕度的控制。 當然,在養殖鵝苗的時候,一定要注意控制好濕度。經過實踐證明,當濕度超過80%,同時伴隨溫度不適時,會導致鵝苗出現精神不振、食欲減退、擠堆、呼吸困難、拉稀、絨毛散亂等癥狀,最為突出的表現就是出現叨毛的現象,嚴重時會導致鵝苗的整個頭、頸和背部的絨毛全部被叨光,外觀好像用熱水燙過后拔凈了一樣,這樣的鵝苗大多發育不良,其生命力和抵抗力減弱,容易成為僵鵝,進而失去起飼養價值。而且高溫高濕的環境也容易導致病原體孽生,飼料和墊料容易發生霉變,進而鵝群的發病率增加,甚至會引發鵝苗的熱射病。 3.避免饑餓與缺水。 在養殖鵝苗的時候,一定要注意給鵝苗充足的食物和水,避免饑餓與缺水的現象發生。由于鵝苗的腸胃容積小,消化能力差,這就要求我們要注意給鵝苗提高的飼料品質好,易消化。在養殖的過程中,要注意合理分群,料槽或者是料盤的大小、高低要適宜,擺放位置要適當,進而保證每只鵝苗都能吃得好,吃得適中。對于剛出殼的鵝苗,如果在24小時內沒有飲水,鵝苗會由于嚴重失水而迅速出現精神萎頓、兩翅下垂、嗜睡、眼球下陷、局部皮膚皺縮等癥狀。因此,在養殖鵝苗的時候,一定要注意及早供給清潔適溫的飲水比喂料更重要,而且一旦開始飲水,就不能無故中斷。 |